浙江民营纺企迸发“脱困”智慧

2008-11-28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倒逼下,浙江省温州、台州、绍兴、宁波等地一些民营纺织企业在创业之初的顽强生命力与开拓精神再次迸发,一些新锐的“脱困”点子正悄然发芽。

  “千万不能等下大雪了,才发现自己还没买棉衣!”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永根说。天圣公司是绍兴县一家纺织印染企业,公司去年投资12亿元对下属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公司从6000多人减少到3800多人,销售额却增加了3倍以上。

  “两年前我们就对国外客户进行了筛选,淘汰了一批中间商,现在留下的绝大多数是终端客户、高端客户和大型零售商。”宁波艾盛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说。去年,公司预见到人民币汇率将步入加速升值期,立即与国外客户商量改用其他货币结算,对欧美客户设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则用人民币结算。仅此一项就为艾盛公司避免了数百万元的汇兑损失。

  “这在我们行业内被称作一场‘产业链革命’!”巨鹰集团负责人说。巨鹰集团是象山最大的针织出口企业。近年来,巨鹰集团整合收购了原新疆托峰棉业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新疆建设了棉纱、精梳纺生产基地。一个完整产业链的打造,让巨鹰集团等企业在原材料市场波动中极大地降低了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尝尽了甜头。

  在绍兴县新乐纺织有限公司新产品展示室,整齐地摆放着600多种面料新产品,一位沙特客商正在选样并与工作人员洽谈。“这几天客户没有减少,有时一天有十几批。”公司办公室主任徐国友说。

  正准备到欧洲考察市场、为明年秋冬季新产品研发做准备的新乐公司董事长王明煜说,现在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个性越来越看重,因此必须要有新品不断推出。据他介绍,新乐公司2003年成立的研发团队,每年春夏季与秋冬季都会各推出600套新产品。

  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办公室里,近一段时间明显出现了“两多”,一是来这里招商引资的中西部地方政府负责人多,二是想组团到中西部地区看一看的企业家多。在办公桌上,就摆放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招商引资说明书。“本地的中小企业受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的制约,发展成本上升,空间也有限。现在是个好机会,中西部地区有需求,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家们有动力也有时间去看看,算算产业迁移账。”周德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