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由纺织大县向纺织强县转变

新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

2008-10-30

在2008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举行之际,一个由绍兴民营企业发起的专业协会——浙江省纺织面料设计协会成立了。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沈干把这一国内首家面料设计协会的成立看成是“绍兴纺织业开始觉醒,从原来的被动创新变为今天的主动创新,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自发的要求。”

  2006年,沈干和学校其他4位老师,一起对绍兴纺织产业作过一次调研,调研的结果让他吃惊:这些看上去很风光的纺织企业老总,很多竟坚持认为“天下纺织一大仿”,还振振有词地告诉沈教授,自己就靠这个方法做了很多年,赚了很多钱。

  而今天,当沈干再一次接近绍兴纺织,大家却都如出一辙地告诉他:“纺织企业要生存,创新必不可少,只有用新技术提升传统纺织业,自己才有出路和生路。”

  在纺博会现场,记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具有“特异功能”的创新作品。记忆不再是情感思维的专属品——在“绍兴思迈尔”展位,一模特穿着的深灰色小西服,用手一抓就留下了“痕迹”,当然还可以现场为其擦去“记忆”——这种可塑性强的面料,正是思迈尔今年推出的新品——记忆面料,显示了智能面料的科技魅力。

  在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的展位,更是一场色香味俱全的纺织新材料饕餮大餐。细旦丙纶的染色,一直是行业中的难题,因而丙纶一直用于内衣、里料等,而这次该研究院却成功突破,使得舒适贴身的白色纤维开始色彩张扬地走到了台前。而各种各样的芳香纤维,散发出淡淡的水果、花草和药材香味,令人心旷神怡。还有珍珠负离子纤维、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

  在流行趋势静态展示区,艺术与技术水乳交融。

  然而,这样的新产品,比起国内整个纺织品大市场,毕竟太少了。

  来自江苏江阴的采购商彭建锋,在逛了一遍展馆后告诉记者,今年的产品种类比去年已多了很多,去年他看到的大部分是化纤面料,今年,棉麻毛、皮革、丝绸及其他混纺织物和化纤面料平分秋色,说明大家都在积极地转型,但是,与国外市场比起来,中国纺织品的个性化色彩还不是很显明。

  面料创新设计一直是国内纺织行业的弱点,最令人头痛的是不能把艺术和技术、市场进行结合,懂艺术的未必懂技术和了解市场,懂技术的不知道艺术和市场,了解市场的则又不懂艺术和技术。这也成了纺织品创新的致命伤。把工程和艺术、市场紧密融合,一直是绍兴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孜孜不倦的追求。沈干说,比起国内其他地方,绍兴的纺织业发展得很好,如果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台阶,效果会更好。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纺织品的附加值,一靠技术,二靠文化。提升文化创意离不开技术,但仅仅靠技术也是不够的。国内纺织品要在技术、文化和市场的结合度上下功夫,这也是纺织产业链向终端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