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利”在何处

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

2008-03-15

     “我们把今年作为闯关之年。”永利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雅花如是说。九花新合纤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银贤对今年纺织产业形势也有同感:“纺织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远远超过非典时期,做大路货产品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近段时间,记者采访了一些纺织企业的老总,他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纺织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极大挤压,企业办得不轻松。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用工成本和原材料的大幅上扬等产生的综合效应。

  纺织产业真的无利可图吗?纺织产业的“利”又在何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1至11月纺织产业的数据显示,全行业有31.8%的企业平均利润率高于3.97%,其中3000多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达到15.65%,而其他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0.7%,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规模,而是创造力、品牌和管理。这组数据也说明纺织产业只要提升,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照样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常规品种现在基本无利可图,我们赚钱的主要是自主研发的新产品。”美得宝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汉宁对记者说,纺织行业的大路货时代已经过去,多品种、小批量、差别化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九花新合纤”针对市场行情,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现在是几十只品种一起做,每月生产三角异型有光丝、阳离子长丝等差别化纤维8500吨左右,差别化率达80%。公司总经理马银贤说,差别化纤维的平均附加值比常规品种每吨要高出200元。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淼林也认为纺织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需要对产品结构作出调整。“越隆控股”原先根据客户要求组织生产,产品基本为以长丝为主的化纤面料,而现在则根据市场信息调节生产,产品定位在纤维素纤维为主,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

  纺织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少不了,也不能少。但面对新出现的困惑,纺织产业该如何走?横向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是出路之一。我县大型纺织企业新中天轻纺集团投资引进3条无纺布生产线,到年底可达到15000吨的年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水刺无纺布生产企业。由于水刺无纺布能广泛应用于医卫材料和人革基布等,利润率近20%。凤仪集团依托自身印染优势,投资2亿元创办“莎鲨家纺”,实现了产业的延伸而凸现产品价值。

     董事长田建华介绍说,公司生产的家纺产品,面料基本上是自己印染加工,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产品的绿色环保特征。同时公司从北京等地引进20多名国内顶尖设计师,用料考究,销售价每套从1000多元到1万多元,利润率达到50%以上。

  一位经营者曾对记者说,现在企业的效益是管出来的,内部挖潜,改造工艺,从降低成本中实现利润。而减排则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是因受到环境容量的制约,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企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在阵痛之中实现了提升。在印染行业单位排污纳税榜中位居前列的“百丽恒印染”,通过一系列措施,日排污量从5000吨减到3000吨左右,耗水量仅为同类企业的一半,更多的企业着眼工艺改造来实现节能降耗。五环氨纶通过调整纺丝工艺,单位产量的电耗下降三分之一强。“永利印染”采用冷堆工艺,缩短了流程,每米可节省0.1元的成本。而华东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则对整个染色过程实现全电脑控制与管理,使企业的100余台机缸每年减少200余万元的开支,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