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街迈向国际纺织之都

2007-09-11

    中国轻纺城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设施齐备,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从农民自发形成的布街,到中国轻纺城,再迈向国际纺织之都——中国轻纺城的发展史,贯穿着绍兴县城柯桥的建成史,是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史,也是经济强县的成长史。

  昨天,布街演变成中国轻纺城

  20多年前,在老柯桥的融光桥边,有一条农民自发形成的布街。小船户划着船,船上或载布匹,或载客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个老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实现纺织品交易。

  聪明的绍兴人看到并抓住了其中的机遇。1986年,县工商部门在柯桥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占地3500平方米、棚屋式的柯桥轻纺市场。这个第一代的轻纺市场,设77个门市部,89个摊位。1988年,我县率先建成全国室内轻纺产品专业市场。1992年6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绍兴轻纺市场正式冠名“中国轻纺城”。

  经过几次量的扩张,轻纺城已拥有南、北、中、西四大市场区,营业用房1.5万间。经营面料3万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产品销往187个国家和地区,常驻境外代表机构359家,常驻境外采购商2500余人,连续十几年,成交额均位居全国纺织品专业市场之首,2006年成交额突破500亿元——中国轻纺城已成为业内公认的国内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

  今天,改造升级拉开帷幕

  随着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品牌化经营已成为主流,轻纺城原有的专业市场批发机制正面临挑战;现代交易方式大行其道,构建电子商务智能化网络平台十分必要;国内同类市场竞争加剧,降低商务成本迫在眉睫。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轻纺城改造升级的步伐还要加快,要把轻纺城打造成为经营规模最大、商务成本最低、交易品种最多和服务环境最好的“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

  2006年2月,中国轻纺城首个升级版的市场——联合市场开张营业,柯北国际贸易区商务大楼同时启用。《中国轻纺城市场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规划》及时制定,南、北、中、西轻纺城规划发展的方向得以明确;招商隆市政策出台,柯北国际贸易区包括来自韩国、加拿大、土耳其、巴基斯坦、荷兰等国家和国内的400多家公司进场;《中国轻纺城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轻纺城市场管理有“法”可依;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建成投运,为轻纺城经营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降低经营者商务成本;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在国际纺织业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前来纺城采购的外商越来越多。

  东升路老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势如破竹,柯北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中国轻纺城服装服饰辅料市场开工兴建,科创大厦动工建设;网上轻纺城的建成运作,为轻纺城经营者和各地客商架起了空中贸易平台,6000余家经营户在轻纺城网上市场拥有自己的“店铺”,经营者轻点鼠标,即与各地买家交流信息。通过网络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物流得以完整实现,从寻找客户到洽谈、订货、在线收付一气呵成。

  明天,国际纺织之都魅力无限

  中国轻纺城的升级改造目前已卓有成效,一个现代化、国际化、集群化的大型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给予中国轻纺城前所未有的重视,明确轻纺城是绍兴县城的立城之本,是绍兴乃至浙江纺织产业的立业之本,是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并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把中国轻纺城建设成为“国际纺织之都”的战略目标。

  同时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细分、业态创新、南北共荣”的中国轻纺城的运作思路,强调要通过创新市场改造升级方式,市场升级与产业升级联动,市场拓展与城市发展联动,加快中国轻纺城提升发展步伐。

  南提升、北创新、中展示、西配套,南北中西四大区域齐头并进、互补发展、和谐繁荣的建设格局很快形成。东升路市场区域加快了升级改造的步伐,并启动招商;国际物流通道内陆式直通关开始规划兴建,为轻纺城国际贸易开通新的“高速公路”;国际纺博会规模再次扩张,对外影响不断增强;钱清原料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紧;创新交易的中国轻纺城网上交易市场破茧而出。今年上半年,中国轻纺城成交额再创新高,达120.18亿元(不含轻纺原料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12%。

  国际纺织之都是国际性的纺织业生产基地,是国际性的纺织品贸易平台,是国际性的纺织品研发设计中心。“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绍兴县已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通过中国轻纺城和纺织产业的共同提升发展,国际纺织之都的梦想触手可及。